女生腹部取出活虫长达十余零米

女生腹部取出活虫长达十余零米

最近南昌一21岁女大学生通过手术在腹部取出了长达十厘米的寄生虫,会诊医生推断如此之长的寄生虫应该在体内长了有好几年,由于现在寄生虫的发病率很低,所以常容易被误诊成普通的脂肪瘤或炎性包块,致使该学生看了多次医生也没能发现,而最初的病因则可能是因为病人常抱着宠物猫睡觉而受到了感染。在这里小编特意为喜欢宠物的各位朋友们简单整理了几点养宠物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健康的与宠物相处。

1、孕妇及免疫力低少接触

家养宠物相关的寄生虫中最常见的为弓形虫,猫在感染之后,在皮毛、粪便以及活动范围内都会容易留下病菌,而弓形虫对于孕妇、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影响都较大,孕妇感染很容易流产或造成胎儿畸形,所以怀孕期间还是尽量少接触;

2、不要将宠物放到被窝里

抱着宠物睡觉或接吻等过密行为,都会大大提高感染的几率,应尽量减少;

3、定期清洁

主人要注意自身清洁的同时也需要定期给宠物洗澡,喂宠物服用驱虫药进行体内驱虫和使用杀虫剂进行体外驱虫,对于宠物接种疫苗叶必不可少。

动物作为人们最友好的伙伴,能够给予我们陪伴与欢乐,但大家也需要注意健康相处哦 `(*∩_∩*)′。

昆虫的外形特点和习性都有哪些?

1、姓名:螳螂

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2、姓名:瓢虫

外貌: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习性:捕食性瓢虫成虫寻找猎物的过程中由下列步骤组成:寻找适宜的生境即猎物的寄生植物,然后在植物上寻找猎物,抓住并捕食。

显然,在寻找生境过程中,视觉起着重要作用;但亦有列外,有些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一些瓢虫的寻食产生作用,如对灰眼斑瓢虫而言,松树的挥发性物质更有吸引力。

3、姓名:蜘蛛

外貌:蜘蛛体长从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部分种类头胸部背面有胸甲(有的没有),头胸部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也有6个、4个、2个、0个的),排成2~4行。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两个额叶中间有下唇。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第7体节)演变而来。

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具各种突起,形状奇特。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

还有部分种类具4个纺器,纺器上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由纺管纺出丝。感觉器官有眼、各种感觉毛、听毛、琴形器和跗节器。

习性:蜘蛛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游猎型和定居型。

游猎型者,到处游猎、捕食、居无定所、完全不结网、不挖洞、不造巢的蜘蛛。有鳞毛蛛科,拟熊蛛科和大多数的狼蛛科等。定居型的:有的结网,有的挖穴,有的筑巢,作为固定住所。如壁钱、类石蛛等。蜘蛛似乎懂礼貌,凡营独立生活者,个体之间都保持一定间隔距离,互不侵犯。

4、姓名:瓢虫

外貌: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

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世界上共有5000多种蚱蜢,其中的许多种不仅能跳,而且能飞。在它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过它们更多的是用后足跳跃行进而不是用翅膀飞。

习性: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

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

5、姓名:瓢虫

外貌:黄蜂的口器为咀嚼式,触角具12或13节。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 “腰” 相连,腹部具可怕的螫刺。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

已知有20000多种,绝大部分为独栖,社会性的黄蜂仅限于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约1000种,还包括大胡蜂及黄衣小胡蜂类。这些种类与蛛蜂科(Pompilidae,同属胡蜂超科)种类和其他黄蜂类的不同之处是休息时其翅纵向折叠。

习性:翌年春季,气温升到3℃时,马蜂即开始散团活动。由于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为保证来年蜂源需要,人工辅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 %,提高到60一80 %。

家庭养殖中药材昆虫,动物

可以养殖土元
品名:
土元

别名:
地鳖虫、地乌龟、簸箕虫、土鳖、土王八、地团鱼等。
概述:
土鳖虫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是活血化瘀的要药,应用历史悠久。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前者习称”苏土元”或”苏地鳖”,后者习称”汉土元”或”冀地鳖”。

土鳖虫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记有:”味咸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一名地鳖,生川泽”。以后历代本草对土鳖虫的分布、生态环境、习性、性状、功能主治及捕捉加工方法等均有较全面地记述。梁·陶弘景曰:”形扁扁如鳖,故名土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采,暴干”。宋·寇宗曰:”今人谓之簸萁虫,为其像形也。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均指本品而言。宋·苏颂论其功效曰:”张仲景治杂病方,主久瘕积结,有大 虫丸,又有大鳖甲,丸及妇人药并用之,以其有破坚积下血之功也”。明·《本草纲目》曰:”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明·《本草经疏》载:”治跌打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阴经药也”。
产地分布:
地鳖和冀地鳖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家野均有。

地鳖主产于江苏无锡、吴县、海门、兴化、南通、溧水、滨海、盱眙、张家港、海安、句容、启东;浙江宁波、三门、嘉兴、余杭、绍兴、安吉、桐庐、海宁;湖南宁乡、慈利、双峰、石门、临澧、澧县、邵东;四川沐川、夹江、阆中、平昌、井研、简阳、龙泉驿、新津、绵竹、苍溪、仁寿、万县;上海崇明、奉贤。

冀地鳖主产于河北定州、威县、邢台、大厂、临城、邱县、易县、清河、内邱、临西、沙河、邯郸、永年、平乡、元氏、高邑、肥乡、青龙、武安、唐县、阜平、曲周、晋县、柏乡、抚宁、滦县、曲阳、平山、宁晋、南和、大名、博野、黄骅、灵寿、临漳;河南原阳、延津、汲县、荥阳、密县、郑州、新郑、登封;山东龙口、平阴、蓬莱、泗水、沂水、博山、平度、临淄、夏津;北京延庆、昌平、朝阳、顺义、房山;辽宁新金、北镇、辽阳、锦西、义县。

地方习用品:东方后片蠊,商品习称金边土鳖,分布于福建、海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主产于福建惠安、南安、仙游、莆田、建阳、漳浦、沼安、东山、龙海、长泰、莆城;广东饶平、南澳、惠东、阳江、海丰、潮阳、兴宁、廉江、信宜、惠来。以野生为主,现开始了人工饲养。
形态特征:
1、地鳖 地鳖雌雄成虫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厘米,体呈扁平卵圆形,棕黑色有光泽。分头、胸、腹及肛板四部。头小呈三角形,向腹面弯曲,为棕黑色,咀嚼式口器,大颚坚硬。有1对发达的肾脏形复眼;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背板扩大,第1节呈盾形盖于头上,2、3节似梯形。雄虫前胸呈波纹状,有缺刻,具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不用时摺成扇状。胸部有足3对,发育相等,具细毛,胫节上着生5-20枚锐刺,基部扩大,盖及胸腹面及腹基部分,跗节5,具2爪。腹部第1节极短,其腹板不发达,第8,第9两腹节之背板缩短,尾须1对。雄虫第9腹板有腹刺1对;雌虫第8,9两腹板缩藏于第7腹板的下面。腹端肛上板横向长方形,其后缘平直与侧缘有显著角度,后缘中央有凹角。生殖器不突出。

2、冀地鳖成虫 与地鳖形态相似,亦雌雄异形。但体稍大,长约3-3.6厘米,呈长椭圆形。背面淡褐色或黑棕色,略显光泽。背部在前胸前缘及侧缘,中胸及后胸背板两侧,以及腹部各节两侧的外缘上有一圈棕黄色(或淡黄褐色,或淡红褐色)斑纹;且在胸、腹各节两侧的斑纹中间,各有一黑色小点。体表密布小颗粒。前胸前部边缘弓起,由前胸、腹背板至尾端有一条稍隆起的背棱线,最后的腹部横节隆起最为明显。肛上板后缘稍突出,中央凹,为二裂。余者同地鳖。

习用品:东方后片蠊[Opisthoplata orientalis(Burmisler)],(又名金边土鳖)。雌雄成虫同形,翅皆退化。体呈长卵形而扁,体大形,雌体大于雄体。体背面黑褐色或红褐色,具光泽,两侧深红色。前胸背板阔大,宽约为长的1.9倍,前缘和侧缘形成宽弧形,沿弧线呈金黄色的宽边,故名”金边土鳖虫”。具典型的步行足,3对。腹部背面可见7节,各节后侧角向后突出成短刺状,第8节缩入第7节之下。肛上板两侧着生尾须1对,粗短。
生态环境:
土鳖虫喜生活于有机质丰富、阴暗潮湿的场所。室内常见于厨房灶脚、作坊墙边和柴草堆的碎屑底下。野外常栖于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松土或沙土中。
生物学特性:
土鳖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历时2-3年。具有喜潮湿,喜温、畏炎热,抗冻,怕光、昼夜伏出,假死,休眠及自相残食等特性。为杂食性昆虫,取食特点为喜新鲜、忌陈旧,耐饥饿。

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30℃,超过40℃开始死亡,低于10℃时,停止活动,进入休眠。虫卵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相对温度70-75%。土壤最适湿度1-4龄若虫为20%,5-7龄12%,8龄以上及产卵期均为13%。雄成虫较雌虫寿命短,雌虫一次交尾,终生产卵。一生能产卵30多枚,卵成块产出。产卵时,不立即将卵鞘产出体外,有一个明显的”拖卵期”,一般为2-3天,最长6天,最短15-16小时。平均每个卵鞘孵化出若虫8-10个。
生长习性:
具有喜潮湿,喜温、畏炎热,抗冻,怕光、昼夜伏出,假死,休眠及自相残食等特性。为杂食性昆虫,取食特点为喜新鲜、忌陈旧,耐饥饿。
生长周期:
人工饲养1年即成商品。
捕收及加工:
1、捕收 野生资源的捕捉:在温暖季节(南方一般5-9月,北方5-8月),夜间,选土鳖虫常栖息处或仓房、厨房等糠堆底下翻捕,亦可用草垫、麻袋等铺在土鳖躲藏处,搬开自然掩蔽物,待土鳖转移到草垫物下,掀起捕捉;有的地方用炒香麦麸洒于地面,或灯光诱捕;也可将缸埋入土鳖常活动的地方,缸口与地面相平,口上放稻草等遮蔽物,引土鳖进缸,于翌晨捕收;在土鳖活动处,以草皮泥块叠成塔式,内放草类及其喜食之物,定时翻捕。

饲养捕收:一般于10-11月,捕收产卵2年的雌虫;如冬季加温饲养,14-15个月就达到入药程度。雌虫第2年产卵量低于第1年,自然死亡率高,商品出干率低30%左右。因此,采收要结合分挡,首先捕收超过产卵盛期或已达到入药程度,及体弱不能越冬者;饲养虫口密度过大时,留足供繁殖的雌虫,余者大批采收;非强壮做种的雄虫在蜕完第7次皮后,如还没生翅,亦可挑出来,加工成商品。

2、加工 有晒干、烘干两种方法。晒干法是将捕捉野生或采收的虫体,用开水烫死、洗净、曝晒至干。烘干法是将洗净的虫体放在烘箱内烘干或放在锅内用文火炒拌(温度控制在50℃左右),待虫体的足尖微粘锅铲时,将虫体放在铁丝网内,架在灶上,借灶膛中的余热将虫体烘干。
储藏养护:
土鳖虫用内衬防潮纸的瓦楞纸箱包装,每件100公斤,贮存于低温、干燥、通风处。

本品易虫蛀,受潮后生霉。危害的仓虫有白腹皮蠹、花斑皮蠹、黑拟谷盗、跗蠊螨、粗足粉螨、齿蠊螨、扎氏脂螨、圆胸甲、赤拟谷盗等10余种,蛀蚀品外表不整齐,体足残损破碎,常见蛀粉、虫粪。

储藏期间,在包装内放置樟脑、花椒、山苍子、起封白酒等,对抗驱虫,或按件密封,抽氧充氮(或二氧化碳)养护。发现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也可置50℃左右烘烤0.5-1小时,或-4℃以下冷冻10小时左右处理。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熏杀。
药材性状:
地鳖:虫体呈扁平卵圆形,长1.3-3厘米,宽1.2-2.4厘米。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腹内有灰黑色内含物。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虫体呈椭圆形而扁平,长2.2-3.7厘米,宽1.4-2.5厘米。背部黑棕色,通常在外侧边缘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由前胸、腹背板至尾端有一条稍隆起的脊棱线。余者同地鳖。

规格标准:
土鳖虫均为统货,不分等级。商品质量以身干、完整、体厚而轻、油润光泽、无蛀、无霉变、不烘焦、腹中无泥、瘪肚者为佳。
性味功效:
土鳖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瘀血,续筋骨等功效。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主要成分:
生物碱,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酚类,糖类,甾体,油脂,香豆素,萜内脂、强心甙及钙、钾、铁等14种无机元素。其中已鉴定出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6种脂肪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17种氨基酸,20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萘。另外分离出的有效单体物质为β─谷甾醇。

主要药理作用:
浸膏对白血病细胞的繁殖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具有溶解血栓、抑制肝出血性坏死病灶的形成、活化纤溶系、抑制D-半乳糖胺肝障碍发生等作用;总生物碱可延长小鼠心电消失时间,增加小鼠耗氧至缺氧的存活时间,亦可对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T的改变;其水溶液对扩张冠状A,增加冠状A血流量和改善缺氧方面有疗效。近期研究表明,土鳖虫具有抗肿瘤作用,对有血瘀者表现更宜。
混淆品种:
商品中将龙虱科昆虫东方龙虱(Cybister tripunctatus orientalis Gschwendtner)的干燥雌、雄全虫,混入。其形态特征为体翅周边有黄带;头近扁平,中央微隆起,两侧有浅凹陷及小刻点,复眼突出;前胸背板横阔,有细纵沟;腹下第3-5节两侧各有1个横翅;后足胫节短阔,胫端两侧生刺。
饲养技术:
(一)选场建池
土鳖虫人工养殖曾采用室外建池方法进行,为更好地控制饲养温度、湿度及管理,现已改用室内箱养、池养、瓮养及房养。

(二)饲养方法
1、种虫来源 一般有捕捉野生和饲养选种2种方法。
捕捉野生种虫,可提高种性。生产上多用饲养选种,优良种虫的标准,雌种虫:体长,椭圆形,个大,腹部饱满,棕褐色光亮,活动能力强,行动速度快,食量大,产卵率高,无寄生虫和病害;若种虫:生长健壮,活泼,体型大,色泽鲜,具光泽;种卵: 豆荚形,红褐色带有光泽,卵粒饱满。

2、饲养方式 饲养土鳖虫通常在室内进行。以饲养量及条件分小型饲养、分散饲养和大型饲养。

小型饲养:于室内采用长1米,宽0.7米,高0.48米的木箱数个,置于火炕上,内放充分晾晒处理过的砂土17-24厘米厚,保持适宜的湿度,放种虫1-1.5公斤。有的地方在室内挖瓮形地洞,洞壁光滑,口小。直径约30厘米,洞深1米左右;如湿气大,捏土成团,要挖浅些,砌墙增高,内放松土50厘米左右。用无底的大口瓮埋入土中,作饲养池更好。

分散饲养:在室内用土坯搭箱,放适量砂土及种虫。冬季箱内温度不低于零下10℃;有条件的,将木箱置于火炕上饲养,方便灵活,有利于土鳖生长发育。

大型饲养:选择适当地方,设专养房,于室内搭地炕,炕上砌成若干个水泥槽,槽上留有适当间隙,分层放置同规格的木箱,进行立体饲养,四季均可。亦有于室内建深1米左右的饲养池,土壤过湿不能深挖,需砌墙增高;土壤干燥,深挖仍达不到所需湿度,可洒水增湿。池壁要坚实、光滑,上做活动顶,并留一至多个通气孔。饲养土要选用菜园中或田埂上含腐殖质较多的湿松土,忌用施过氨水、氮肥或农药的土壤。剔除草根及杂物,曝晒2-3天,或用开水消毒后晾干,揉碎过筛,土粒大小似米粒或绿豆粒,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

无论饲养箱、槽或瓮口,均需用塑料膜盖好,防止土鳖虫爬出或逃跑,以及敌害入侵。

(三)饲养管理
1、调节温湿度 防寒增温:冬季北方多采用地炕取暖;南方有的将池养转入缸养,然后装入比缸径大6-10厘米的木箱中,缸箱之间,填入2/3的谷糠、木糠或草木灰,上盖麻袋;有的将饲养缸用2-3层麻包或稻草捆扎,缸口盖两层麻袋;有的将饲养缸集中于室内池中,用稻草填满四周的空隙过冬;或者合并集中虫体,增加饲养密度,提高抗寒能力。气温低于0℃,可用塑料薄膜密封室内缸、池,用25-40瓦灯泡加温,或燃炭火增温。防暑降温:在缸、池内洒水降温,也可通过调配饲料的干湿度降温。调湿:饲养土湿度过小,影响虫体生长发育、产卵与孵化、以致自相残食、噬食卵鞘;湿度过大,影响虫体呼吸,甚至全身粘满泥土、腿部粘泥,重者断褪,卵鞘发臭及寄生螨虫。饲养土过干,可喷水或喂含水量高的饲料调节。夏季一般每隔3-4天喷水1次,喷水后,勿搅拌,避免湿土粘污虫体,影响采食与活动。结合分挡,饲养土每隔30天左右过筛1次,去除杂质,起到调湿作用。

2、调节饲养土厚度 一般饲养土厚度,1-4龄不超过8厘米,5龄以上为10厘米左右,产卵时为4-17厘米。夏天可薄些,冬天加厚至17厘米左右,并覆盖稻草或砻糠灰保暖过冬。每年需换土1-2次。

3、喂食 要掌握饲料干湿相兼,精料吃光、青料有余,精粗搭配、以青为主的原则。一般惊蛰后,土鳖虫休眠复苏,体内营养消耗较多,先喂食精料;幼龄若虫食量小,以精为主;6龄后若虫进入暴食期,以粗为主,辅以精料;产卵期加喂含蛋白质的精料。喂食要精粗搭配得当,适量,以每次有少量剩余为宜,换新料前,取出剩余。夏季炎热多喂西瓜皮、南瓜瓤等多汁菜叶瓜果饲料,或用碟盛一些清水于饲养池内,以便土鳖虫饮用;冬季喂食干树叶,需加热水浸闷3-6分钟,树叶湿润变软后,均匀撒在饲养土上,以盖过70%土面为度。一般每隔2-3天喂1次粗料,3-5天喂1次精料。繁殖和活动盛期,1天1次。

4、分挡饲养 群体饲养土鳖虫,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同期孵化的若虫到成虫阶段,不同个体发育程度会有很大差别。为使虫体正常发育,避免参差不齐,饲养到一定阶段时,可分挡饲养。按虫龄可分为:成虫、高龄若虫和低龄若虫。按虫体大小分为芝麻型(1-2个月的若虫,型小如芝麻);黄豆型(3-4个月的若虫,型如黄豆);蚕豆型(5-6个月的若虫,型似蚕豆);拇指型(体型大小如拇指的成虫)。根据不同龄期或体型大小分别饲养。分挡方法:一般在塑料膜上,依挡次不同,相应剪些孔,自制成筛。把大小混杂的土鳖虫轻轻地过筛、分挡。不宜使用钢丝筛、蔑筛。

5、定期筛卵 一般产卵期间,每隔7天将约3厘米厚的饲养土表层过筛;每隔30天将饲养土全部过筛,取出卵鞘。卵鞘单独存放,经常翻动,有利孵化;或用捏得拢、撒得开的湿土,将卵鞘保存起来;亦可与低龄若虫混养。

6、孵化 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把卵鞘置孵化箱中,用砂埋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即可孵出若虫。一般孵化箱置卵鞘0.75公斤/米2,砂埋厚度约3.3厘米。自然孵化,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饲养池上适当培土防晒或放带叶树枝遮荫,冬季用培土或草帘遮盖,保持室温不低于10℃,湿度要适度,防止卵鞘发臭变质。

7、虫口密度与雌雄配比 一般饲养池放养8龄以上的若虫2500只/米2;4-7龄若虫15000只/米2;3龄以下的若虫80000只/米2。同时注意雌雄合理配比,大面积养殖,可按雄虫15%,雌虫85%的配比放养。自然繁殖,雄虫占40%左右。一般雄若虫发育到7-8龄时,除留足健壮做种外,余者加工入药。

8、勤检查 经常检查土鳖虫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避免损失。土鳖虫对农药很敏感,极易受害。因此,各种农药不能与饲养土鳖虫的环境接触。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大肚病:由于饲养土与饲料含水过多,导致土鳖虫消化、分泌紊乱,壳甲代谢机能失常。症状是间节膜无限扩张,腹部膨胀,光泽异常,头部变尖,失去正常习性,胃纳大于正常虫一倍,长期不脱皮。防治方法:幼虫期保持饲养土含水量不超过20%,中虫期和成虫期,依生长需要,随时调节饲养土湿度。

胃壁溃烂病:因喂食不当,导致长期瘀食,消化不良。多发生在成虫期。症状是腹下部中节处有黑斑点,胃壁粘连节膜,严重时节膜溃破,流出臭液,绝食致死。防治方法:及时调整精、粗饲料结构,保持新鲜,再拌入适量酵母片(10片/斤)、抗菌素和复方维生素B片(或液)。

肠胃病:症状是食欲下降,活动缓慢,体质衰弱,雌成虫因流水或难产而死。防治方法:及时清理、更换饲养土,加喂稍带碱性的干饲料,如茶叶渣等,或用小苏达20片、5万单位土霉素或四环素5片捣碎与炒香米糠0.5公斤拌匀,分次喂食。忌喂莴苣叶(生菜叶)、南瓜花、蓖麻花等青料。

绿霉病:当池内高温高湿或虫口密度过大时。易发生感染。症状是虫体白天不出土,不进食,行动迟缓,后期在腹部显绿色霉状物,腿收缩,触角下垂,体柔软,很快死亡。防治方法:调整虫口密度及温湿度,定时更换饲养土,剔除病虫;或在饲料中拌加适量的酵母片、土霉素粉或链霉素,增强消化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发病时,采用饲料拌入青霉素药粉0.5克/米2或四环素0.25克,亦可用1-2%福尔马林液喷洒。

线虫病:被线虫寄生后,行动缓慢,腹胀发白,口吐腹水。防治方法:注意饲料卫生,用5%生理盐水拌饲料,以减轻病情。

2、虫害 易受螨害,症状是虫体四周开始时内卷,并逐渐变硬死亡。主要寄生在土鳖虫胸、腹部及腿基节的薄膜处;对幼龄若虫威胁最大。防治方法:随时注意喂食量,防止余量掺入土层及有机物污染,保持饲养土清洁。孵化时,及时剔除坏死卵鞘;用糠筛处理、更换饲养土,将炸面鱼、骨头等放入饲养池内,诱螨,每隔2小时取出处理; 或用草绳浸米泔水,晾干后放入饲养池内诱集;也可以用火燎烧表土及饲养池壁,热杀;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洒饲养池,亦可用30%三氯杀螨砜或20%螨卵脂与饲养土掺拌驱杀。

3、天敌 蚂蚁能成群咬死土鳖虫,影响繁育;其次是蜘蛛、蛇、鼠、壁虎及家禽等。防治方法:做好防护工作,选择无蚁穴(洞)处饲养,或建池时,池基用氯丹粉剂或50%氯丹乳油进行清理。池内发现蚁群,要立即清缸,堵穴(洞)。池周涂宽3-6厘米的凡土林或机油。池边洒少量石灰粉,或用氯丹粉拌湿土撒于池周。如池内仍有蚂蚁,可将10%氯丹粉溶液在离池底高20厘米处涂一圈,驱走蚂蚁,或用猪骨头等诱引蚂蚁聚食,然后杀灭。
发展前景:
土鳖虫是妇科和伤科病的常见药。不仅用于临床配方,还是不少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据统计,以土鳖虫为原料生产的”红药片”、”跌打丸”等中成药达30多种。特别是近年来,又发现土鳖虫有抗肿瘤,抑制白血病、肝出血及肝障碍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白血病、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痔疮等症,已引起医药界和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为筛选有效药物提供了新的药源。

此外,人工饲养的土鳖虫,又为养蝎提供了饲料来源。

土鳖虫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农村卫生运动的继续开展,土鳖虫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野生资源减少;人工饲养因受价格影响,生产不稳定。因此,应加强科研工作,提高人工饲养管理技术;搞好定点定量生产,保护生产基地和虫源;使生产、供应持续稳定地发展。

5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50-60年代初期,土鳖虫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60年代中期,野生变家养试验成功,家养土鳖虫逐步成为商品的主要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土鳖虫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土鳖虫的生产发展很快,收购一度因野生资源减少而下降,销售仍逐年增长。属于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

50-60年代初期,随着广大农村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环境得到改善,影响了土鳖虫正常生活繁衍,野生资源减少,收购有所下降,尽管各级药材公司发动和组织群众捕捉,仍产不足销。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人工饲养土鳖虫获得成功,饲养管理技术和经验推向全国后,很快掀起了人工饲养的热潮,加上提高价格,使收购量急剧上升。1965年收购8万公斤,销售9万多公斤,均比1957年增长约80%。1978年收购32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65年增长2倍半,造成了商品积压,库存猛增。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由于商品库存过多而调整了收购计划和收购价格,挫伤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生产出现了箫条景象,收购急剧下降。1983年收购12万多公斤,比1978年下降了63%;销售仍稳步增长,市场供应未受影响。
200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状:地鳖 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胶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 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鉴别:(1)本品粉末灰棕色。体壁碎片深棕色或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纹理,其上着生短粗或细长刚毛,常可见刚毛脱落后的圆形毛窝,直径5-32μm,则毛棕黄色或黄色,先端锐尖或钝圆,长12-270μm,直径10-32μm,有的具纵直纹理。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常碎断,有细密横纹,平直或呈微波状,明带较暗带为宽。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鳖虫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二氯甲烷-丙酮(5: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烘至斑点清晰,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 不得过5%(附录Ⅸ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0.0%。

总灰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 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 A)测定,不得少于22.0%。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