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有什么禁忌症(小寒有什么禁忌)

天冬有什么禁忌症

天冬是一种中药,名字比较特殊,但是知道这种中药的人并不多,一般是用于润肺降火的,可能吃过天冬的人会觉得天冬像红薯干,确实有些相似,但是天冬的味道和红薯干是有差别的,而且天冬药用价值很高,那天冬有什么禁忌症?天冬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养阴生津

天冬甘润苦寒之性较强,其养肺阴,清肺热的作用强于麦冬、玉竹等同类药物。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治肺阴不足,燥热内盛之证,常与麦冬、沙参、川贝母等药同用。

2、滋肾阴,降虚火

天冬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宜于肾阴亏虚之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及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等证。肾阴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者,常与熟地、枸杞子、牛膝等滋肾益精、强筋健骨之品同用。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宜与滋阴降火之生地黄、麦冬、知母、黄柏等品同用。治肾阴久亏,内热消渴证,可与生地黄、山药、女贞子等滋阴补肾之品同用。肺肾阴虚之咳嗽咯血,可与生地、玄参、川贝母等滋阴清肺、凉血止咳药同用。

3、益胃生津,清胃热

本品还有一定的益胃生津作用,有助于缓解热病伤津之食欲不振、口渴及肠燥便秘等证,此外还能兼能清胃热,可用于热伤胃津之证。气阴两伤,食欲不振,口渴者,宜与生地黄、人参等养阴生津益气之品配伍。津亏肠燥便秘者,宜与生地、当归、生首乌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品同用。

4、润肠通便

天冬对内热引起的大便干结,肠燥便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特别是阴虚引起便秘的效果更加。

5、抗肿瘤

经过多次体外试验证明,天冬的块根具有抗肿瘤功效。

天冬对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它能够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

6、抗菌

天冬块根还具有极好的抗菌疗效。天冬块根煎剂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等各类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7、延缓衰老

天冬块根对人体有极好的抗氧化及延缓衰老作用,天冬的提取物中含有延缓衰老的有效成分,天冬多糖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的作用。

8、杀灭蚊、蝇幼虫

将切碎的天冬根置水中使成0.5-1%浓度,可使其中的孑孓于72~96小时后全部死亡,2~5%浓度时,经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9、天冬的食用禁忌

天门冬的禁忌症较少,因天冬有除燥降火的作用,所以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10、食用方法

(1)天冬红糖水

材料:天冬(连皮)30克、红糖30克。

做法:天冬连皮洗净,用清水两碗半煎成一碗,加入红糖再煮开,温服。每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显效。

功效:治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乳腺小叶增生。

(2)天冬枸杞粥

材料:天冬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90克。

制法:将天冬、枸杞子用温开水浸泡五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加水煎取浓汁,待用。把粳米清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天冬、枸杞汁,置于火上煮成粥,食之。

用法:每日分两次服食。

功效:益肾养阴。

主治:适用于肺肾阴虚者。

(3)天冬板蓝根茶

材料:天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

主治: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小寒有什么禁忌

【小寒由来】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slight cold),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相关典故】

节气物候

雁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鹊,喜鹊也;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农事知识】

小寒习俗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

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

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群众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天气对应关系。如湖南省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山东省的“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

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

腊月三白,适宜麦菜。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九里的雪,硬似铁。

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

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

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

干灰喂,增一倍。

腊月栽桑桑不知。

麦苗被啃,产量受损。

避免畜啃青,认真订奖惩。

牛喂三九,马喂三伏。

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

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

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冰上积雪要扫除,保持冰面好光线。

【小寒禁忌

小寒·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小寒·锻炼禁忌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天门冬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抱朴子》:天门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
2.《本草经集注》:天门冬,虽 *** ,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
3.《本草衍义》: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
【拼音名】Tiān Men Dōnɡ
【英文名】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Root of Cochinchinese Asparagus
【别名】 虋冬、大当门根、天冬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Melanthium cochinchinensis Lour.;A.lucidus Lindl.;A.gaudihaudiamus Kunth]
采收和储藏:定植后2-3年即可采收,割去蔓茎,挖出块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捞出入清水中,趁热剥去外皮,烘干或用硫黄熏蒸。
【原形态】天门冬,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无毛。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cm,灰黄色。茎细,长可达2m,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长1-3cm,宽1-2mm,先端锐尖。叶退化成鳞片,先端长尖,基部有木质倒生刺,刺在茎上长2.5-3mm,在分枝上较短或不明显。花1-3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淡绿色;花梗长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于花被,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卵形,长约0.7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6个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红色;具种子1颗。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忌干旱及积水。宜选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7-8月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色时采收,搓去果肉,清洗干净,选籽粒大、饱满、乌润发亮的作种。春播在3-4月;秋插在8-9月,在无霜或霜期短的地区,以秋播发芽率高,生长健壮。春播种子用2-3倍湿沙贮藏过冬。播种前选荫蔽度30%树下作畦,也可搭棚遮荫。于畦面开横沟,行距17-20cm,播幅8-10cm,深3.5cm,将种子匀撒沟中,盖细土或混有草木灰的土杂肥,再盖薄草保湿。培育1-2年,在10月或春季萌芽前移栽,行株距(30-40)cm×(20-25)cm。分株繁殖,3-4月植株未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成3-5簇,每簇有芽1-2个,穴栽,每穴1簇,行株距30cm×(20-25)cm,保持湿润,10-15d出苗。
田间管理 每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6-7月,追施人畜粪水,也可适当施用硫酸铵和尿素;第3次在9-10月,施土杂肥。当蔓茎长到50cm左右时,设支架或支柱,使其缠绕,以利生长。
病虫防治 短须螨,5-6月为害叶部,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4-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半透明,有深浅不等的纵沟及细皱纹。质坚韧或柔润,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有粘性,皮部宽,中柱明显。气微,味甘、微苦。
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根黄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 ;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各31-135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部亦散有粘液细胞。 粉末特征:灰黄色。1石细胞极多,大多单个散在,长方形、长条形、类圆形或长梭形,长85-460μm,直径32-88μm,壁厚5-37μm,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2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3导管多为具缘纹孔或梯状具缘纹孔,直径18-110μm。此外有傍管薄壁细胞、纤维管胞等。 商品规格 商品按产地分为川天冬、湖天冬,并根据根条粗细分为三等。一等:块根中部直径1.2cm以上,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二等:中部直径0.8cm以上,间有未剥净硬皮但不得超过5%。三等:中部直径0.5cm以上,稍有未去净硬皮,但不得超过15%。
【化学成份】块根含甾体皂甙:天冬夫甾醇寡糖甙Asp-Ⅳ,Asp-Ⅴ、Asp-Ⅵ、Asp-Ⅶ,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odioscin),伪原薯蓣皂甙(pseudoprotodioscin),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20-夫甾二烯-3β,26二醇〔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a-5,20-β,26-diol〕。近又从新鲜根茎分得6个甾体皂甙,其甙元为雅姆皂甙元(yamogenin),薯蓣皂甙元(diosgenin),菝葜皂甙元(sarsasapogenin),异菝葜皂甙元( *** ilagenin),糖部不含木糖(xylose),只含葡萄糖(glucose)和鼠李糖(rhamnose)。又含7个寡糖(oligosaccharide)Ⅰ-Ⅶ,分别为含有葡萄糖和果糖(fructose)的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和十聚糖。还含葡萄糖,果糖,蔗糖(sucrose),5-甲氧基甲基糖醛(5-methoxymethyl furfura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瓜氨酸(citrull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酷氨酸(tyros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等多种氨基酸。近从块根抑瘤有效部位中分离出4种多糖:天冬多糖(asparagus -polysaccharide)A、B、C、D。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杀灭蚊、蝇幼虫的作用:将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浓度,可使其中的孑孓于72-96小时后全部死亡,2-5%浓度时,经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3.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天门冬对急件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印度产同属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皂甙,对动物子宫有抗催产素的作用。
4.镇咳去痰作用:经动物试验有镇咳和去痰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水洗净,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熬膏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注意】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天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
2.《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祛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痰系津液凝成,肾司津液者也,燥盛则凝,润多则化,天门冬润剂,且复走肾经,津液纵凝,亦能化解。麦门冬虽药剂滋润则一,奈经络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胜于麦门冬,下而消痰必让于天门冬尔。先哲亦曰,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观之,则天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非但与麦门冬殊,亦与半夏异也。
3.《本草汇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为病,如肺热叶焦,发为痿痈,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热劳诸证,在所必需者也。前人有谓除偏痹、强骨髓者,因肺热成痿,肾热髓枯,筋槁不荣而成偏痹者也。天门冬阴润寒补,使燥者润,热者清,则骨髓坚强,偏痹可利矣。然必以元虚热胜者宜之。
4.《长沙药解》:天冬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伤寒》麻黄升麻汤用之,治厥阴伤寒,大下之后,咽喉不利,吐脓血、泄泻不止者,以其清火逆而利咽喉,疗肺痈而排脓血也。天冬润泽寒凉,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麦冬,土燥水枯者甚为相宜。阳明伤寒之家,燥土贼水,肠胃焦涸;瘟疫斑疹之家,营热内郁,脏腑燔蒸;凡此闭涩不开,必用承气,方其燥结未甚,以之清金泄热,滋水滑肠,本元莫损,胜服大黄。又或疮疡热盛,大便秘塞,重剂酒煎,热饮亦良。其性寒滑湿濡,最败脾胃而泄大肠,阳亏阴旺,土湿便滑者宜切忌之。其有水亏宜饵者,亦必制以渗利之味,防其助湿。
5.《本草正义》:天门冬肥厚多脂,《本经》虽曰苦平,其实甚甘,气薄味厚,纯以柔润养液为功,《本经》主暴风,盖指液枯内动之风而言,滋润益阴,则风阳自息,此即治风先治血之义。痹亦血不养筋之病,正与风燥相因而至,故治风者亦能治痹,非以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